右圖為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,全世界第二高的哥德或建築,僅次於科隆大教堂

 

  在歐洲旅行時,欣賞建築是相當重要的旅遊樂趣之一,「哥德式」(Gothic)這幾個字,也成為耳熟能詳的名詞。 「哥德式」這個用語,原先含有輕蔑的意味,因為以「藝術正統」自居的義大利人,西元第五世紀以後的500年間遭受來自北方的野蠻民族入侵,羅馬帝國豐碩的文化成果被蹂躪破壞,進入所謂的「黑暗時代」。文藝復興之後,義大利人把北方蠻族統稱為「哥德人」,「哥德式的藝術」便成為他們眼中「北方野蠻人的把戲」。但隨著哥德式藝術被後世肯定,「哥德式」目前已經沒有辱罵的意味,反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藝術派別名詞了。



歷史:

 
  哥德式(Gothic)建築興起於十二世紀,地點以北法蘭西塞納河流域為主,Gothic是哥德語,不過卻是由文藝復興時代才有這個字。因為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,對中世紀的藝術都抱以輕蔑的態度,所以用Gothic這字來挖苦中世的藝術。因為以前法國北部的建築都屬於仿羅馬式建築,後來才慢慢改變成哥德式建築的獨特式樣。哥德式建築的興起是跟十字軍東征有密切關連。原參加十字軍東征的人,多半是法國北部的騎士。這些由法國騎士組成的十字軍,雖然沒有長期統治聖地耶路撒冷,但他殺卻和東方文化發生直接接觸,親眼看到阿拉伯式的宏偉建築。

  哥德式建築發展到十四世紀,就由寺院擴展到普通住宅及一般公共建築。到了十五世紀,就連城牆有的也採用哥德式,例如法國南部的亞威農城牆。尤其從十五世紀以後,商人中產階級的自由城市抬頭,城內的公會堂、市政廳也都採用哥德式建築,例如北法的廬昂城法院。此外荷蘭和德國-尤其是南德,新興城市中產階級的財力雄厚,建築了許多哥德式的公共廳堂,例如紐倫堡市政廳。

  在哥德式建築普及到全歐的同時,哥德式建築的本身以暴露了頹廢的敗象,因為哥德式建築與生俱來就有一大致命缺點。哥德式建築的窗戶和天井特別高,其結果牆壁就不得不薄而輕,因此為了支持牆壁就加建控壁,又為了隱藏控壁,就在控壁上施以種種雕刻,結果不但流於裝飾過剩,而且使控壁更加脆弱。不僅如此,這種尖拱高塔,以急傾斜的角度高聳雲霄,這在建築上就是一大弊病,可說是一種很沒道理建築形式。為此曾消耗建築家很多心血,但還是無法挽回哥德式建築的頹運。在哥德式建築的沒落,在窗戶裝飾上表現最為明顯。因此建築史家們,以窗戶裝飾演變的過程,把哥德式建築分成三個時期:

第一期:十二至十三世紀,可以說是哥德式建築的發展時代,這個時代的窗戶很窄,呈細長的尖拱形,內部的天井市尖銳的交叉,很少有不必要的裝飾
第二期:十四世紀,可以說是哥德式建築的全盛時期,窗戶的裝飾漸漸趨於複雜,就是雕刻成幾何圖形的曲線,內部放眼望去全是放射形的助柱,令人有一種壓迫感,已經逐漸減少了初期毫狀氣。
第三期:十五世紀,可以說是哥德式建築的頹廢時代,窗戶變得太寬,牆壁更加薄弱,柱子佈滿了無意味的雕刻。其中還有一些彎曲柱子,根本支撐不了天頂的重壓,變成了一種無意義的建築形式,使哥德式建築走向了衰敗的末路。打破哥德式建築的拙劣形式,則為興起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建築。哥德式建築以教堂、修道院最為普遍,後來西歐境內許多城堡、市政廳甚至有錢人的宅邸,也紛紛採取哥德樣式,以展現巍峨、華麗與威嚴的氣勢。

*布魯塞爾廣場 王宮  典型的哥德式建築

 

巴黎聖母院 正門

 

哥德式建築中最有代表性的科隆大教堂!!! 也是哥德式教堂中最高的教堂哦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nda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